鑒于現(xiàn)有的WHO和RECIST標準很難對腫瘤免疫治療過程中出現(xiàn)的假性進展和第三種延遲反應(yīng)做出準確的解讀和評價,2009年,Wolchok等國際免疫治療協(xié)會相關(guān)專家在WHO標準的基礎(chǔ)上,提出免疫相關(guān)療效評價標準。
irRC的評價參數(shù)
相比于現(xiàn)有的WHO標準,irRC標準將可測量的新發(fā)病灶計入總腫瘤負荷,并與基線瘤負荷進行比較,總腫瘤負荷定義為所有病灶兩個括新病灶。此外對腫瘤直接的測量從原先的每個器官5個可測量病灶增加到每個內(nèi)臟器官10個病灶或5個皮膚病灶。irRC與傳統(tǒng) WHO標準的區(qū)別詳見表8-1。
irRC的效應(yīng)評價
irRC中的療效評定是根據(jù)觀察點比較總腫瘤負荷與基線腫瘤負荷增加或減少的程度,并通過間隔不少于4周的兩個連續(xù)觀察點進行重復(fù)確認來劃分。具體分為以下四類:irCR——所有病變均完全消失;irPR——在連續(xù)的檢測中,與基線腫瘤負荷相比降低大于或等于50%;irSD——并不符合irCR和irPR的標準,并未出現(xiàn)irPD;irPD——與基線腫瘤負荷相比增加大于或等于25%。
irRC的特色
irRC的創(chuàng)新之處在于將可測量的新發(fā)病灶計入總腫瘤負荷中,并且將其與基線腫瘤負荷進行比較。在此新規(guī)定下,即使有新病變出現(xiàn),只要總腫瘤負荷并沒有增加25%以上,不能認為疾病進展。如果在初次評價時檢測到總腫瘤負荷較基線腫瘤負荷增加25%以上, 在病情沒有急劇惡化的情況下,建議繼續(xù)行免疫治療,因為很可能存在假性進展,在至少間隔4周后行第二次評價時,腫瘤體積可能會縮小,只有兩次連續(xù)評價腫瘤負荷均有增加,并且增加≥25%才被認為是irPD。相對于RECIST標準,irRC實際上提高了對PD評價的限制,讓更多患者判定為irSD,其將免疫治療的疾病控制率(DCR,為CR、PR、SD之 和)提高10%左右。
irRC的臨床應(yīng)用實例
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RECISTv1.1評價標準低估了 PD-1抗體在惡性黑色素瘤(以下簡稱“惡 黑”)的治療效果。該研究共入組655例惡黑患者,接受了派姆單抗(Pembrolizumab) 的治療。試驗結(jié)果顯示:①655例患者中,327例患者有至少28周以上的影像學(xué)隨訪,其中有24例(7%)出現(xiàn)了非典型的治療反應(yīng),包括15例(5%)早期假性進展和9例(3%) 遲發(fā)性假性進展;②655例患者中,生存時間大于12周的有592例,若根據(jù)RECISTv1.1 標準評價,則有84例(14%)患者出現(xiàn)疾病進展,若根據(jù)irRC標準,655例患者則無疾病進展;③RECIST v1.1和irRC標準均評價無疾病進展的患者,兩年總生存率為77.6% (n=331),對于RECIST v1.1認定為疾病進展而irRC認為無進展患者,兩年總生存率為 37.5%。對于兩種標準都確認的疾病進展患者,兩年總生存率為17.3%;④根據(jù)RECISTv1.1標準評價為疾病進展,而irRC評價為無進展的84例患者的總體生存時間為22.5個月,兩個標準都評價為疾病進展的177例患者的總體生存時間為8.4個月,表明RECIST v1.1低估了大約15%的從派姆單抗治療中獲益的患者。
總結(jié)研究結(jié)果可見,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派姆單抗治療過程出現(xiàn)了非典型反應(yīng),基于生存率分析,常規(guī)的RECISTv1.1低估了約15%的從派姆單抗治療過程獲益的患者,通過修改治療療效評價標準,使患者在RECISTv1.1標準診斷為進展時的治療得以繼續(xù),從而預(yù)防RECISTv1.1治療的過度終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