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免疫療法的之一PD1藥物今年終于在中國上市了,讓癌癥患者激動不已,然而有效率僅在二三成左右,結果花了大價錢打了很多針,仍然不響應的情況也經常發生。
不得已,聯用樂伐替尼,聯用阿西替尼,聯用氬氦刀,聯用放療,聯用西達苯胺,希望種種增敏劑,能提高響應率。按目前的數據,仍然不響應的人,占絕大多數。
那除了PD1,對癌癥患者來說,還有哪些有前景的免疫療法可以嘗試呢?
免疫檢查點抑制劑(以PD1為優秀代表)
CTLA-4、CD47,TIGIT、LAG-3、TIM-3等靶點,是目前研究最多的。CD47靶點,國內藥企走在世界前面,11月5日國家藥監中心批準一期臨床試驗,即將招募入組。
這類療法的原理,都是針對腫瘤細胞的偽裝蛋白靶點,這些偽裝蛋白欺騙免疫T細胞,NK細胞或巨噬細胞,通路一接通,欺騙信號:莫殺我,我是正常好細胞,便傳至免疫系統細胞。抑制這些蛋白靶點,阻斷欺騙信號通路,便能一定程度恢復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查殺功能。
溶瘤病毒(T-VEC早已獲批實戰)
基因皰疹病毒、腺病毒、痘病毒、M1病毒的溶瘤病毒正在不斷優化和改良中。
腫瘤細胞為躲避免疫系統的識別查殺,頻繁地變異,這些變異,往往比正常細胞,更易被病毒入侵,但病毒不能太毒,不能治好了癌癥,又得了其它不治之癥。
病毒還不能引發免疫系統的殺病毒的過度反應,病毒悄悄地進去,侵染了腫瘤細胞,腫瘤細胞被病毒搞崩裂,釋放出腫瘤抗原,刺激免疫系統殺腫瘤的應激連鎖反應。
顯然這是個技術活,想殺的,不想殺的,免疫系統能那么聽指揮嗎?
腫瘤疫苗
基于新生抗原的個性化免疫疫苗,非常有前景。
基于HPV、EBV等病毒抗原的多肽或RNA疫苗,需要與PD-1抑制劑等藥物聯合使用;其他疫苗,還在研制中。
因人而異,私人定制,來自腫瘤患者本身腫瘤組織的個性化疫苗,要動用試驗室和不少專家,甚至基因測序技術,成本極高,如果有幸起效,臨床治愈性質的案例,經常見諸報道。
免疫細胞療法
以CAR-T、TCR-T為代表的、需要在體外對免疫細胞進行基因改造的,特異性免疫細胞治療有一定前景,CAR-T治療血癌已經在美國上市,TCR-T治療滑膜肉瘤和惡性黑色素瘤,已經有初步數據,Neoantigen在美國治愈數位晚期癌癥患者。但整體,對實體瘤,有效率不高,技術還需提高。
而CIK、DC-CIK、NKT、NK、DC等無需基因改造的、非特異性的腫瘤免疫細胞治療,目前仍未證據證明有效。
細胞因子對眾多抗癌的白介素如IL-2、IL-10、IL-12、IL-15、IL-21,進行一定的改造,單獨使用或者聯合PD-1抑制劑一起使用,有一定的前景,但是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。
最近這段時間,改良版的白介素大出風頭。比如IL2,本身治療窗口很小、臨床應用有限,一個改進的IL2制劑NKTR214是備受矚目,明天將公布最新臨床數據,全世界關注和等待。N-803是IL15與受體的融合蛋白,對膀胱癌的效果不錯。
國內在這些新靶點的免疫療法方面,跟得很緊,免疫治療出來的藥,不會再是落后歐美十年二十年的老藥,這是一個巨大進步。
國內的免疫療法正在追趕
腫瘤的免疫療法,很多理論細節沒能跟上。一些突發奇想的試驗,比如,將很多種免疫治療方法,相疊加,風險很大,試驗者如押寶賭博,企望出現奇跡。
在SITC年會上公布的六組分免疫療法組合,就是個瘋狂的試驗,在晚期轉移實體瘤患者中已經有初步數據:
這個叫號稱 CMV腫瘤記憶疫苗的組合,包括多種免疫療法和低劑量化療,治療次序是:
1、低劑量Abraxane
2 、靶向CD16的異體NK細胞療法稱haNK
3、激活NK細胞的IL15/受體融合蛋白N-803
4 、病毒腫瘤個體化抗原
5 、酵母腫瘤個體化抗原
6 、PD-1或PD-L1抗體
公布的臨床數據顯示:2017-2018年間有30位患者使用了300個劑量的haNK、沒有發生細胞因子風暴事件。加入N-803后在早期膀胱癌CIS產生86%完全應答。在Ta/T1 NMIBC產生100%應答。
但六組合在晚期實體瘤只產生一例應答CR、其余為穩定疾病。
抗癌需求急迫
理論跟不上,絕大多數有科學根據的技術并無治療價值,而有些有效療法上市幾十年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。賭博式治癌開發,屬于比較冒進。
安全性方面存在巨大風險和隱患。走投無路的癌癥患者,什么都敢試,但也不能兒戲他們的生命。
癌癥的治療是一道難題,免疫療法的出現,業界豪言:再有十年,最多十五年,攻克癌癥。